雁城諜影

主講:上官鼎

雁城諜影故事介紹 血戰衡陽,一頁英雄血淚史詩;烽火雁城,巧智奇謀生死情約。 1944年6月,二次大戰進入關鍵時刻。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地登陸,開闢第二戰場,對德軍展開反攻。 6月22日中國戰場上,日軍以10萬精英之師,進攻戰略要地湖南衡陽。中國守軍以一萬七千名戰士應戰。 彭湘芷、羅百蕙、黃倩文、董森、魏小玉,五位湖南衡陽六中的女學生,本應有花樣年華,但隨著日軍逼近家鄉之際,她們投入大時代洪流,在艱困危難中,為抵抗強敵,扮演著不同角色。時代改變了她們原來的想望,但她們更用熱情迎接新命運的到來。 有人學醫,穿梭在砲火與血肉紛飛的戰場上,拚了命去搶救每一個受傷的戰士; 有人當上記者,為著自己家鄉的抗敵事蹟,寫下完整記錄; 有人從誨人不倦的教師,領受大時代的使命,變身為諜報人員,與侵略者搏命周旋。 烽火連天下,有情如親姊妹的珍貴友情,更有相約好好活到勝利到來的兒女情長。 大敵當前,綠林好漢下山,支援前線,協助照料後方;江湖豪傑,呼群保義,加入諜報工作,探敵情偷襲敵軍陣地。 大戰從對陣攻防直到城破拚刺刀肉搏,激戰47天後,國軍軍長方先覺為保護七千傷兵而屈辱受俘,一群女學生及各方志士全力投入搶救方軍長及多位將領的艱鉅任務。大戰後的雁城(衡陽),處處斷垣殘壁,死屍遍地,入夜後瀰漫著陰森恐怖氣氛。但搶救方先覺的志士們藉著夜色掩護,以化妝欺敵、偷襲突襲手段,創造出一段讓遠在日本的東條英機首相因此而下台的傳奇故事。 作者上官鼎–劉兆玄先生,以珍貴史料為基礎,以小說筆法寫下衡陽保衛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。從大戰前夕的戰雲密布,諜影幢幢,到城破衡陽軍民慘遭荼毒蹂躪,仁人志士犧牲自己搶救方軍長等情節,每一段落都有鮮活人性表徵,也有從空戰到陸戰的大戰場面描述,更有上官鼎最專長的武俠招數展現。全書28萬字,好好聽文創邀請國內頂尖聲音演播藝術家,以廣播劇的方式錄製成一部氣勢宏偉的廣播小說。再加上具有史詩級電影配樂的音效處理,讓整部小說呈現出令人感受蕩氣迴腸的澎湃氣勢。

共63集

主講介紹

上官鼎

六○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,為劉兆藜、劉兆玄、劉兆凱三兄弟集體創作之筆名,隱喻三足鼎立之義,著有多部武俠小說:《蘆野俠蹤》(1960)、《長干行》(1961)、《沉沙谷》(1961)、《鐵騎令》(1961)、《烽原豪俠傳》(1962)、《七步干戈》(1963)、《俠骨關》(1964)、《金刀亭》(1966)等,亦曾幫古龍接手代寫《劍毒梅香》(1960)。一九六八年宣告封筆,二○一四年以《王道劍》重出江湖,由劉兆玄獨立完成,後續更跳脫武俠小說的範疇,著有《雁城諜影》、《從台灣來》、《妖刀與天劍》(遠流出版)、《阿飄》、《變法》(時報文化出版)等小說。   劉兆玄,一九四三年生,湖南衡陽人,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,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,曾任清華大學校長、東吳大學校長、國科會主委、交通部長、行政院副院長、行政院長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,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。   自幼嗜讀武俠小說,就讀師大附中期間,為了掙零用錢,便與四哥兆藜、六弟兆凱合寫《蘆野俠蹤》,自此成名。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曾撰文論:「在十八歲少壯之年能寫出《沉沙谷》這樣的傑作,真是天下奇才!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更盛譽:「台灣在全盛時代,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,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。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,第一是古龍,第二就是上官鼎。」

節目主題分類

隨時收聽,
生活好好聽

  • 掌握最新消息
  • 好聲音伴你行
  • 訂閱收藏喜愛的 Podcasters